2023最新丨益生菌推薦,37款人氣益生菌大比拼!附完整比較表,PTT鄉民必看

by easonyang

改善便祕、改善過敏、添加蔓越莓,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多到令人眼花撩亂!是不是真的有效?哪些值得推薦?我們從消費者的觀點出發,分享自己如何選擇益生菌產品,並提供37款產品的整理比較。

2023最新丨益生菌推薦,37款人氣益生菌大比拼!附完整比較表,PTT鄉民必看

益生菌不同於一般保健食品

一般的保健食品,例如魚油、維他命、葉黃素等,通常是含有某些功效成分,而這些功效已經被證實,剩下的就是比較含量、純度、添加物等。

益生菌卻不簡單!

益生菌是活菌,有許多不同的菌種,菌種之下還有不同的菌株,每個菌株可能會具有不同的功效。有沒有充足的科學驗證一回事,能讓多少菌活著抵達腸道又是另一回事,要考慮的事情還不少。歸納起來有幾項:

  1. 不同的菌株的功效不見得相同,並不是像維他命C是單純的一種成分。
  2. 不見得每個菌株都有經過嚴謹科學實證,來證明功效。
  3. 益生菌是活的,且要有「一定數量」在腸道「住上一陣子」才能發揮效用,所以「菌數」與「包埋」需要被考慮。
  4. 好菌在腸道中要有足夠的食物才能活得更好,產品經常會加入益生菌的食物(益生質)作爲額外添加物。

由於有許多部分需要考量,所以益生菌的選擇往往困擾許多人。雖然有許多重點,但這些重點其實有先後順序,例如許多廠商強調的菌數與包埋,那並不是最重要的事。

但別擔心,讓我們來幫你化繁為簡,解決你的困擾吧!

>> 關於河馬博士

產品不能說的秘密

網路上搜尋益生菌產品,最常看到兩種文章,一種是來自廠商的產品介紹文,一種是與廠商合作的業配文,想像總是美好,但是一些現實,他們也許不會告訴你:

益生菌的效果,每個人可能差很大

益生菌的產品百百種,菌株也大不相同,同樣的菌株在每個人身上可能效果差異很大,因為每個人生活習慣,飲食作息與腸道菌相都不一樣

不會短期見效

一般而言,腸道機能要幾週,免疫與過敏改善要到以「月」來計,精神睡眠同樣需要一段較長時間。如果有產品說可以幾天有感,請先看一下有沒有奇怪的添加物,腸道菌相的改善,菌株發揮效用,並不是訴求短期見效,是長期從根本改善的持續效果。

有菌株編號,又有專利,卻不見得可靠

菌不是有編號就好,重要的是有什麼科學實證支持。是動物實驗還是人體試驗?有沒有在國際期刊上發表?發表的內容與數量夠不夠讓人信服?專利的內容是什麼?廠商的產品介紹文,通常會強調優點避開弱點,消費者需要知道哪些地方是關鍵,避免廠商避重就輕。

益生菌是科學而不是神話

常聽到「經研究證實,可調整體質,提升免疫力」這樣的說法,但是到底是經過哪些研究證實?研究可信度如何?多數人不會繼續問下去。

其實,益生菌是基於科學研究,應該是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,但市場往往跑得很快,科學界還未有定論的時候,產品就賣翻了。

雖然益生菌已經被證明是安全的,吃了不怎麼樣的產品,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,但身為消費者,花錢總要值得。尷尬的是保健食品就是難以度量衡,效果也不是短期見效,還真不知道怎麼樣是物有所值,最終,還是只能相信大廠牌,或名人與網紅代言。

其實有的廠商也是很努力在做研究,只是不太懂得行銷,研究的成果,消費者不見得知道;選擇益生菌產品,我們也花了好多時間做功課,因為理工宅爸相信眼見為憑,現在就來跟大家分享:

益生菌產品評估,5個重點

放對重點,不要被模糊焦點是最重要,5個重點的重要性依序是:

菌與研發單位 > 菌數、保存與製造商 > 認證、添加物與成分標示 > 包埋與包裝 > 口味與口感

5
菌與研發單位

益生菌的功效在於菌株,特殊的需求(例如過敏、情緒)需要特殊的菌株才有辦法做到,而功效需要有科學實證,人體試驗優於動物實驗與細胞實驗。優秀的研發單位會持續為菌株做更深入的試驗,為產品帶來更好的數據支持,商品背後有這樣的研發團隊是加分的。

延伸閱讀:

益生菌功效如何證明?有人體試驗的比較好嗎?三步驟簡單查詢!

4
菌數、保存與製造商

要用多少菌數,應該參考臨床試驗的劑量,目前人體臨床試驗的劑量從數十億到千億都有,有些數十億的劑量的試驗也能達到效果,有些千億的也不見得效果顯著。重點在於,具有功效的菌株是不是足夠,例如LP33號稱抗過敏,那麼100億出廠菌數裡面,LP33占了多少比例?

多數的產品都只有標示出廠菌數,那麼保存狀況就很重要了,保存得好,越新鮮吃,吃進肚子的活菌就越接近出廠菌數。保存狀況好不好,還真不好說,運送環節,倉儲狀況都影響保存,原則是挑選值得信賴的廠商。

延伸閱讀:

菌數、定殖率、菌種多寡的迷思

3
認證、添加物與成分標示

能夠取得認證當然是加分,對消費者多了一層保障,但並不是有認證就是好,因為「什麼菌」才是重點,挑選的時候應該優先考慮上述兩點,把認證當成加分項目。

舉例來說,很多產品會強調「健康食品認證」或「SNQ」,但是主力菌株拿來一查,發現公開發表的科學實證卻沒有幾篇,或者只是動物實驗(有的可能只做到體外實驗),這樣其實對人體的有效度存疑。所以「輔助調整過敏」這樣的標語,參考就好,以實際菌株做過的研究為主。

添加物的部分,添加物並非全然是不好的,例如許多廠商會額外添加「益生質」,通常是膳食纖維、寡糖等,益生質是益生菌的食物,適量補充可以讓益生菌活得更好,是好的添加物。

該注意的是,有沒有添加過多人工添加物,例如香精、色素、甜味劑等,那是我們人體不需要的東西,我們是在吃保健食品,不是零食,人工合成物應該盡量減少。調整口味或是製造過程中難免會需要添加物,天然的優於合成的。

另外,有廠商會為了讓用戶有感,用額外添加物來達到目的,例如訴求幫助排便的產品,有時會加入緩瀉劑(註)成分,這容易養成依賴,不是好的添加物;有些則會用其它的添加物來輔助達成目的,例如幫助睡眠的產品,有時會強調加入GABA、色胺酸等,反而對菌的內容沒什麼說明,雖然並非不好的添加物,但主角如果不是益生菌,為什麼又要以此為主打?

成分標示當然是越清楚越好,最理想的成分標示包含:菌種與菌株編號、菌數、比例、添加物成分等。食品外包裝上也應該清楚標示製造日期與保存期限。

註:氧化鎂、硫酸鎂、蘆薈素、番瀉葉,或番瀉、番瀉萃、番瀉苷、番瀉葉萃取物、Sennoside,或改寫為阿勃勒萃取物、臘腸樹果實等。這些成分是軟便或「腸道刺激劑」,長期服用反而會養成依賴,治標不治本。

2
包埋與包裝

目前的包埋技術普遍都不錯,且好的菌株通常耐酸鹼,並不需要過分強調,更重要的是包了什麼內容。包埋是基本項目,就像化妝一定會打底一樣,打底也不用打太厚。

包裝有分錠劑、膠囊、粉包,錠劑在製造過程容易影響活性,所以常見都是膠囊與粉包。一般來說,粉包比較容易保存,因為可以防潮,但膠囊也有其方便性,且不用顧慮口味,通常成分比較單純,保存良好的情況下,未嘗不好。

1
口味與口感

粉包的口味看個人,喜歡就好,比較難有客觀標準,不過口味是上述重點都通過後,最後再來評估的項目。

粉包有細粉狀與小顆粒狀,顆粒狀是製程中的「造粒」過程,缺點是除了活性較低,也容易有額外添加物,粉狀是採用「冷凍乾燥」製程,一般來說活性較好。兩種製程成本不同,也會反映在商品價格上,不能說粉狀一定比較好,只能說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,若價格相同,粉狀當然比較好。

一句話歸納所有重點

不管廠商多麼強調菌數、包埋、充填、益生質,這些都是為了讓「足夠數量的菌」能夠在腸道發揮效用。

所以真正的重點在於「是什麼菌」,以及「來源可不可靠」

延伸閱讀:

益生菌有哪些種類?菌種與菌株的差別?除了代田菌還有哪些知名益生菌?

一分錢一分貨?

我們整理的這些市售產品,價格落差相當大,從每日十幾塊到六七十塊都有,分析比較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它們不是一分錢一分貨,也就是說,即使有充足的預算,還是要好好選擇產品。

反過來說,不用花太多錢也可以享有好產品,例如養樂多一罐才10元,300億那款一罐就有300億的活菌,而且是做過超多科學研究的「代田菌」。

所以「物有所值」也是我們評估的一環。

我們依照需求分別整理,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觀看,祝各位挑到適合自己的產品!

如果吃起來有效又安心,那不妨長期吃,益生菌的預防意義是遠大於治療的,要說超有感倒不一定,默默帶來好處我們是相信的,因為這是數千篇的益生菌科學研究告訴我們的。(前提當然是吃對)

腸道保健益生菌推薦與比較

益生菌改善便秘、腸漏症、腸躁症?15款腸道保健益生菌推薦比較

抗過敏益生菌推薦與比較

益生菌改善過敏?10款抗過敏益生菌推薦比較

蔓越莓益生菌推薦與比較

預防私密處感染?甘露糖、蔓越莓益生菌的功效與5款品牌推薦比較

兒童益生菌推薦與比較

調整體質、預防氣喘?益生菌真的有效嗎?7款兒童益生菌比較與推薦

#健康買得到,更要買得值得

#強力募集中!

有收穫嗎?請幫我們分享這篇文章:

相關文章

Add Comment

保有好奇,分享所見

Copyright ©2023 河馬博士の益生菌花園

社團強力募集中

健康買得到

# 更要買得值得